早上7:59,伴隨著G1509準時從無錫東站出發,這條36分鐘即達上海虹橋的高鐵線讓滬錫“同城”早班通勤成為日常。據悉,即將開通的G7199早上6:53從無錫東站開往虹橋,將更為方便居民的早班通行。目前,全天往返經由兩地有約60個班次,用時最短的班次僅需28分鐘。京滬高鐵在京津冀與長三角城市群之間搭建起了“高鐵經濟走廊”,商務區在便捷交通的支持下不斷承接京滬一線城市產業、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資源,特別是成為了無錫對接上海的前沿陣地。
作為因高鐵而興的錫東新城,先天具有溝通外界聯系周邊的標識。在開發建設之初,即以“開放式、國際化”現代化新城為目標,在城市建設中對標國際標準,在經濟發展中堅持對外開放,在區域競合中搶抓投資機遇。通過十余年的建設發展,一座開放的現代化新城在無錫東部崛起,錫東新城成為無錫聯系京滬輻射周邊的重要門戶窗口、無錫最具發展潛力和活力的區域之一。4
大膽走出去,發現外面的精彩。
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與區域一體化發展,商務區主動融入發展大局、積極參與區域競爭,引導區域內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建設離岸孵化器和飛地科研成果育成平臺,商務區邁出了開放發展的堅實步伐。
開拓海外市場。引導企業轉變思路、拓展視野,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本土龍頭企業加速全球化布局,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的分工合作,不斷開拓國際市場的“藍?!?,尋求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商務區近五年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8.92%;其中,雅迪為國內第一家港股上市的電動車企業,獲得了美國IDEA、德國紅點獎等多個獎項,設立全球8大生產基地及歐洲運營中心,連續五年電動車全球銷量第一。
對接國際標準。緊盯前沿科學技術與產業最新動態,通過政策扶持、金融助力、精準服務等手段打造良好的創新環境,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科技研發,不斷增強企業的發展動力和活力,提升企業的行業地位與市場競爭力。近年來,科金生物自主研發的罕見病藥品和臻和無錫實驗室的室間質評分別獲歐美相關專業體系認可,國際行業標準的認可證明商務區的精準醫療企業已經有了走在行業產業鏈前端的實力,助力生命科學產業打開廣闊的國內外市場。
搭建科創飛地。自2018年以來,商務區在科教創新資源富集的北京、上海等地設立創新中心,吸引集聚了一批高質量科技項目,有效鏈接了一批高層次人才資源等,讓更大范圍創新資源服務商務區發展。2021年,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深圳,成立了海外人才創新中心(深圳站),推行“空間+服務”的運營模式,打造錫東新城在粵港澳大灣區招才引智的“南大門”,為意向落地在錫山的海歸人才項目提供專業支持和便捷通道。5
精心引進來,充滿智慧的抉擇。
引進來,是引項目、引資本、引技術、引智力等全面發力,是吸收投資搭載的高端項目、高新技術、高級人才,是優勢互補、友好合作、互利共贏的探索實踐。 重磅項目紛至沓來。發揮交通優勢、成本優勢,加快建立較為完善的總部企業發展環境、政策框架和服務體系,重點招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央企二級總部、民營上市公司、金融總部型企業等。博世、微軟、中鐵集團、中車集團、華為、海爾……一個又一個世界500強品牌在此設立區域性總部,印證了商務區推進開放發展的決心與實力。
創新利用外資方式。依托高端生命醫療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迅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吸聚外資及技術反哺區域專業園區技術和品牌升級。2021年,引進了以紅點、弘暉為代表的外資投資性公司、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企業,落地無錫首支QFLP基金,在外商投資股權領域率先破題,實現了無錫創新利用外資的新途徑;今年5月發行了三年期1.3億美元外債,該項目是商務區首次在境外發債、再返程投資的項目,是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并成功利用大體量外資的又一種嘗試。
引技引智亮點紛呈。借智借力科教資源優勢突出的先進地區,與麻省理工學院、中科院、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落地上海交大區塊鏈研究院、南大錫山應用生物技術研究所、中車環境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設立了歐洲科技創新中心·無錫分中心,由專業分析團隊在歐洲招募國際科技企業,為有來中國發展想法的企業落戶無錫提供幫助,并優先落戶錫東新城;引進了外國院士項目——無錫碳谷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國內高性能碳納米材料研發和產業化向更專業化發展;中科院計算所孫凝輝院士領銜項目芯光互連技術研究院實質性運營。6
矢志更開放,共繪美好的未來。
開放是錫東新城的基因,開放成就了第一個精彩10年。實踐證明,開放的空間有多大,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廣;開放的程度有多深,發展的質量就有多高。面對當前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形勢,只有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上做文章,持續做強“走出去、引進來”發展雙引擎,加快構筑全面開放、競爭合作新格局,才能厚植比較優勢、增強發展動能,續寫錫東新城又一個波瀾壯闊的輝煌10年。
在“十四五”新征程上,商務區要以建設錫東未來城為契機,比照上海五大新城建設,統籌產業、科技、城市、生態、民生發展,打造長三角綠色化、數字化、國際化新型城區典范。特別是在區域聯動發展上,商務區不僅需要依托先發優勢主動輻射宛山湖生態科技城,更需要在長三角一體化格局中推進新一輪城市開發建設。具體實施“東進西聯南融北聚”戰略:
東進就是加快邁進上海大都市圈建設。接軌上海與蘇州,對接整合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吸引聚集人才、資金、技術、平臺等創新要素,使區域內創新資源大量集聚、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成果大批涌現,真正成為無錫對接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橋頭堡”。
西聯就是不斷推動與無錫主城區、惠山區和常州聯動發展。積極推進與無錫主城區、惠山區和常州等地區的聯動協同,學習借鑒其在科技創新、招商引資、產業轉型、城市建設等領域的成功經驗,推動構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協同發展格局。
南融就是深度融入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全面參與太湖灣科創帶建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全方位對接聯動,加快人才、技術、創新平臺等高端創新資源要素集聚,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產業主導權、發展主動權。
北聚就是主動集聚輻射周邊沿江城市。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持續豐富具有吸引力的高品質現代城市元素,重點發揮對江陰、常熟、張家港等周邊區域的輻射作用,打造集聚力、輻射力、向心力更強的區域新中心。
走過十余年發展路,所有人依然認為自己是“創業者”。未來的錫東新城什么樣?新時代開放與發展新空間值得憧憬,值得“創業者”再一次“闖”與“創”。相信,錫東新城必將承載著新的歷史使命,煥發出更加自信、更為開放的姿態,駛向美好的遠方,創造精彩的未來!